“太感谢法官了,要是找不到霍某,我这两年的租金可就真打了水漂!”在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兰家法庭调解室内,任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原告任某曾经营一家商贸公司,为扩大仓储空间,与霍某签订了库房租赁合同,约定租期三年,并一次性支付了全部租金。起初一切顺利,任某的公司顺利入驻开展业务。然而,租赁刚满一年,一位自称“真正房东”的人突然找上门,声称霍某仅是该库房的短期承租人,无权转租,更无权收取三年租金,要求任某公司立即搬离。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任某措手不及,多次沟通无果后,公司被房东强制清退。眼看辛苦支付的三年租金“缩水”成一年,任某急忙联系霍某,想要讨回余下两年租金。可此时的霍某却玩起了失踪,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住址也人去楼空。任某四处打听,奔波数年,却始终杳无音信,无奈之下诉至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案件立案后,面对这起被告“失踪”的案件,法官没有简单地按程序处理,而是先仔细梳理案情,发现任某手中有租赁合同和租金支付凭证,证据相对充分,但关键还在于找到霍某,才能实质性解决问题。于是,法官先联系了霍某的户籍地社区,了解到其早已搬离;又通过公安部门协助查询,仍没有找到居住登记记录。然而,就在法官以为无法找到霍某时,霍某此时却打来电话。原来是案件经保全后,霍某微信等账户被冻结,这才主动联系法官。
找到霍某后,李法官先与其进行了深入沟通,发现霍某因担心承担责任而态度抵触,不愿面对任某。法官遂耐心地释法明理,强调无权转租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理应退还剩余租金,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承担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法官也将任某因厂房被清退导致的经营损失、多年寻找的奔波之苦一一告知,引导其换位思考。
此后,经过多次背对背调解和面对面沟通,霍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同意退还剩余租金。任某也考虑到霍某的实际困难,自愿放弃了部分主张。最终,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霍某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将款项支付给任某。至此,该起矛盾彻底被化解,公平正义以更贴近民心的方式得以实现。(兰家法庭 高自强)
来源:宽城区法院
编辑:赵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