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建房模式中的“搬砖头”场景被科技感十足的“搭积木”建造方式取代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在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工人手持平板电脑操控机械臂精准拼接模块单元,传统建房模式中的晒图纸、搬砖头场景已被科技感十足的“搭积木”建造方式取代。近日,“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交流及现场会”在深圳举办,500余名与会者共同见证了中国建筑业这场“静悄悄的革命”。
5栋高楼拆成6028个模块单元
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聚焦“工业化智造‘碳’索未来”主题,就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的前沿理念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作为重头戏的安居景馨苑项目观摩,向业界展示了30层百米高楼如何通过800个预制模块“拼装”完成,引发与会代表对建筑工业化未来的无限遐想。
作为会议的承办方之一和安居景馨苑投资建设方,深圳市安居集团在会上带来《以建设单位视角解析模块化建筑的实践与推广》的主题演讲。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起,深圳市安居集团联合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连续打造了2个模块化建筑标杆项目——华章新筑、安居景馨苑。其中华章新筑是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于2022年6月28日开工建设,2023年6月27日竣工交付。项目采用“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解决方案,将5栋近百米高的建筑拆分为6028个独立模块单元。相较传统建筑方式,该项目竣工交付工期由2.5至3年减至1年、工业标准化程度提高80%、固废排放减少50%、现场用工量减少50%,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安居景馨苑,是国内首个在高密度城区建造的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也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模块集成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程,自2024年8月15日首件模块吊装,到30层、696套房精装封顶,仅用了148天。
90%生产工序都在工厂内完成
16日下午,与会人员观摩深圳安居景馨苑项目。通过展板、模型、电子沙盘、实体样板间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全方位了解。
据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30层,包含40平方米、70平方米两种户型,共69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在设计环节,项目将整栋建筑拆分为800个模块,每个模块集成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及阳台等功能区;在生产阶段,每个模块的结构、水电、装修等90%的工序都在工厂内提前完成,制造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一户一码”,确保验收流程完整可追溯。值得一提的是,“微管廊”技术是项目的一大亮点,该技术将电力、通讯、给水等多类管线集成在构建的隧道空间中,集成度达户内管线的60%,有效减少了空间占用,节约了运维成本,提升了检修便利性和运维效率。
据悉,安居景馨苑所运用的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不仅能更快地造出高质量住宅,也大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噪音和粉尘。在施工现场,建筑机器人和智慧塔吊系统助力精细化组装,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建造品质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的影响。
参加现场观摩的代表们纷纷感慨:“这个项目充分展示了深圳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让人深感震撼”。
记者了解到,在模块化建筑领域,深圳市安居集团已联合院士团队、专家团队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十余项,主导编制省市级地方标准2部,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7部,形成专利20余项,初步形成覆盖设计、生产、施工的全链条标准化技术体系。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