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高原电缆,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会实现怎样的蝶变?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光伏发电到储能传输,民营企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6月30日,央视《朝闻天下》推出系列报道《一线调研·民企见闻》,将镜头对准青海西宁一家民营企业,向全国观众展现该企业如何攻克低温寒冷等技术难题,用一卷卷电缆编织着绿色能源的未来,让“青海制造”的品质闪耀在世界舞台。
当天06时29分10秒,画面切换到了西宁市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的欧耐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耐特线缆)生产车间,直径半米的无氧铜线盘在智能机械臂的操控下匀速转动,液态金属在真空模具中冷却成型时迸发出蓝白色的电弧——这是光伏电缆生产线正在进行-40℃耐寒测试的场景。
报道称,这里生产的电缆在-40℃依然保持柔韧,能经受多年高原强紫外线照射。同时,还具备抗盐碱、耐腐蚀等多重性能,已在青海大柴旦百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和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投入使用,服务我国高海拔地区的大型清洁能源调节工程。
低温环境下,普通电缆会变得脆弱易断,施工成为一大难题,如何有效破解?欧耐特线缆董事长杨振涛在《朝闻天下》中介绍说:我们从大豆油、菜籽油里提炼出来一种生物增塑剂,通过这种增塑剂改变了它的特性,增加了它的柔软度,施工更容易更方便。
从植物油中提取增塑剂解决低温难题,用纳米涂层延长电缆护套寿命,近年来,欧耐特线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累计获得130多项电缆相关专利,通过国际认证,成功进入全球市场。
随着镜头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青海省科技型企业……墙面上,每一个荣誉牌匾背后,均是欧耐特线缆推动行业变革、让高原电缆焕发荣光的决心。
为了让企业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青海全方位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牵线搭桥、清障增利。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朱守林在《朝闻天下》中表示:我们通过制定完善的配置细则,明确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项目的标准,避免因过高的业绩门槛、特定地域要求等歧视性条款排斥民营企业,设立专门渠道听取民企诉求,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凭借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实力,今年前五个月,欧耐特线缆订单量同比增长45%。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总投资1亿元的绿色高纯电工圆铝杆项目即将开工。
眼下,该企业正在积极参与《高原地区光伏电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定。“有这个标准,能指引我们这个行业去往高标准的方向去投入、去研发、去做产品。行业有标准了,市场更规范了,对于将来我们走向更高的市场也更有竞争力。”欧耐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涛表示。
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创”出新活力,“闯”出新未来,欧耐特线缆以实业打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持续擦亮“青海制造”名片